资讯中心

31/12/2016

听力防护基本概念和基本常识

工作中,设备总是有工作的声音,在车间,厂矿都会有,员工长时间工作下,就要注意听力防护,实际上保护听力的最好措施是控制声源,当噪声不能降低到安全限度时,接触噪声的人应配备听力防护用品。

听力防护概述

听力受损的过程一般都是无声无息、逐步推进的。听力损失发生早期,可能暂时不影响与别人的沟通交流,所以很难引起人们的警惕,但是经过多年的日积月累,平时不注意听力防护的人就会过早地跨入听力下降的人群,拥有一双提前衰老的耳朵。研究还表明,人的听力是非常娇嫩的。耳蜗上感受声音的毛细胞一旦受损,是不可逆转的。

正常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在20Hz~20000Hz,低于20Hz的是次声,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。人们在日常说话时的语音信号频率范围在300Hz~3000Hz之间。反应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是分贝,符号为dB,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工业噪声噪音。

声音强弱对比

声音强弱对比

工业噪声

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,其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,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,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。存在有损听力、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[噪声声级≥80dB(A)]的工作为噪声作业。
分类
工业噪声由于产生的动力和方式不同,可分为机械性噪声、空气动力性噪声、电磁性噪声。
根据噪声随时间变化特点,工业噪声又可分为稳态噪声、非稳态噪声和脉冲噪声。
(1)稳态噪声:在观察时间内,采用声级计“慢档”动态特性测量时,声压级波动<3dB(A)的噪声;如纺织行业的织布机、纺纱机开启后持续工作,车间内噪声始终保持平稳状态。
(2)非稳态噪声:在观察时间内,采用声级计“慢档”动态特性测量时,声压级波动≥3dB(A)的噪声;如机械加工行业的铣床,钻床、车床、打磨等作业,进行部件加工时噪声很大(可能超过90dB),没有部件加工时噪声较小(80dB左右),劳动者所接触的噪声就是非稳态噪声。
(3)脉冲噪声:噪声突然爆发又很快消失,持续时间≤0.5 秒,间隔时间>1秒,声压有效值变化≥40dB(A)的噪声;如机械加工行业的冲床、煅床、剪床、钣金等作业。
来源
(1)机械的撞击、磨擦和转动而产生的,如织布机、球磨机、电锯、锻锤、冲压、破碎、爆破等产生的噪声;
(2)气体压力发生突变引起气流的扰动而产生的,如鼓风机、汽笛、喷射器、离心风机、空气压缩机、锅炉排气放空等所发出的噪声;
(3)由于磁场脉动、电源频率脉动引起电器部件震动而产生的,如发电机、变压器、整流器等所发出的噪声。
目前影响工人健康、严重污染环境的十大工业噪声源是风机、空压机电机、柴油机、织机、冲床、圆锯机、球磨机、高压放空排气以及凿岩机等。

安全生产中常见的噪声工种有哪些?

存在噪声危害的行业和工种分布非常广泛,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》中,列举了61个可能导致噪声聋的行业工种。在实际工作中噪声主要来自于:
(1)机械加工、制造:下料、剪切、锻造、冲压、辊压、铆接、落砂、造型;
(2)金属表面处理:抛光、喷砂、清理;
(3)煤矿及其他矿山开采:凿岩、爆破、掘进等;
(4)纺织服装:扎花、纺纱、织造、制条、染整等;
(5)热电:碎煤、球磨、汽机发电、司炉;
(6)水泥制造:破碎、研磨;
(7)公路、铁路、水利建设:开凿隧道、爆破;
(8)建筑建材:石料破碎、碾磨、凿岩、钻孔、打桩等;

生产安全中常见的听力防护措施

预防听力损失的措施主要有工程控制措施、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(即使用护耳器,也称护听器实际就是我们说的耳塞耳罩)。
(1)工程控制措施应是首先考虑的改进产生噪声的工艺、设备和材料,从治理噪声源入手,尽可能从根本上减少噪声的产生,另外其他一些诸如隔声(给噪声设备加罩)、隔振(在产生噪声的设备下加弹簧减振器、橡皮、软木、沥青毡、玻璃纤维毡等)、吸声(在金属板上涂一层阻尼材料,如沥青、软橡胶或其他高分子涂料)的控制措施,也可以起到降噪效果。
(2)管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只要存在噪声危害,管理措施都是必须的,管理内容包括:
–噪声暴露的常规监测和记录;
–对劳动者听力检测的记录管理;
–对工程控制措施的评价;
–对降噪设备的管理和维护;
–建立护耳器选择、使用和维护规程,并进行监督检查;
–对噪声污染区域进行管理,包括张贴警示标牌,规定所有进入该区域的人员必须佩带护耳器;或限制、减少进入人员数量及停留时间;
–对听力保护计划执行情况的审察;
–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,缩短暴露时间。
(3)如果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暂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,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听觉器官的一项有效措施。各种设计的护耳器可以供不同作业人员选用,如果选择、使用和维护得当,可以达到很好的降噪效果。

国家对听力防护方面的管理要求

国家对作业场所噪声制定了卫生标准,作业场所噪声低于国家标准,对于每日工作8小时或每周工作40小时的绝大多数劳动者来说,发生职业性听力损伤的可能性小;作业场所噪声高于国家标准,用人单位应采取综合措施,降低作业场所噪声强度,并按国家标准【护听器的选择指南(GB/T23466-2009)】的要求为劳动者配备耳塞、耳罩。
劳动者可以通过作业场所噪声监测结果告知牌,了解噪声是否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。
(1)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本企业的劳动者听力保护计划,并指定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负责组织实施;
(2)企业应对作业场所噪声进行监测,确定噪声暴露大于等于85dB(A)的人群,并将监测结果告知有关劳动者;
(3)接触噪声作业的劳动者应进行基础听力测定和定期跟踪听力测定;
(4)企业应对接触噪声作业的人员配备具有足够噪声衰减能力、佩戴舒适的护耳器;
(5)定期进行听力保护培训、检查工程控制措施及护耳器使用情况,确保听力保护效果。

听力防护中用的听力防护类别

用于预防噪声危害的听力防护用品常见有耳塞和耳罩两大类。
(1)耳塞是可以插入外耳道的有隔声作用的材料。按性能分为:泡棉类和预成型两类。
–泡棉耳塞使用发泡型材料,压扁后回弹速度比较慢,允许有足够的时间将揉搓细小的耳塞插入耳道,耳塞慢慢膨胀将外耳道封堵起隔声目的。
–预成型耳塞由合成类材料(如橡胶、硅胶、聚酯等)制成,预先模压成某些形状,可直接插入耳道。
(2)耳罩的形状像耳机,用隔声的罩子将外耳罩住,耳罩之间用有适当夹紧力的头带或颈带将耳罩固定在头上,也可以有插槽与安全帽配合使用。

选择听力防护用品时,要考虑作业条件和使用者的特殊需求(听力防护选择需要注意什么问题?)。

(1)要有合适的降噪效果;
(2)要符合现场环境的要求,如湿热环境尽可能选用耳塞;
(3)不干扰其他防护用品的使用,如同时使用安全防护眼镜时尽量选用耳塞;
(4) 舒适性要相对较高,使用者愿意佩戴,保证足够的佩戴时间。

听力防护中各产品的特点

(1)耳塞

3m1110连线耳塞
–体积小,便于携带,也容易丢失(可以选择带线耳塞加以解决);

–不妨碍其他防护用品的佩戴;
–在湿热环境,长时间佩戴比耳罩舒适;
–佩戴耳塞需要一定的技巧,使用人员需要经过培训;
–泡棉耳塞需要用手揉搓,不适合平时手脏的人使用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2)耳罩耳罩
–佩戴方法比耳塞简单,佩戴位置稳定;
–体积大,有可能会与其他防护用品(安全帽、眼镜、呼吸器等)产生冲突;
–户外、寒冷作业人员使用可同时起到保暖效果;
–使用寿命较长,平时需要维护保养。
本文地址:
文章内容参考百度百科。
安全文章 ,